【文物鉴赏】秦“咸阳丞印”封泥
封泥又称作“泥封”,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于封检的遗物。它是古代使用印章,从而起到信验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凭记之一。封检所填之泥通常用黏土。这种方式,从先秦一直流行到唐代,其后才转变为如同今天这样以印泥钤印于纸的方式。因此,中国印章史按照用印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封泥时代和钤朱时代两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西安汉长安城相家巷村村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挖土时,从古代废弃淤泥坑中发现数以千计带有文字痕迹的“泥坨坨”,经专家鉴定为秦代封泥。由于秦朝历史短暂,文献资料较少,秦封泥的出现为研究秦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西北大学博物馆珍藏有20件秦封泥,均为路东之先生捐赠。此外,在古陶文明博物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等博物馆中也收藏有大量的秦封泥。
秦“咸阳丞印”封泥
秦“咸阳丞印”封泥拓片
我馆珍藏的秦“咸阳丞印”封泥,长3.2,宽2.6,厚度1.1,重0.007kg。泥色黄褐,泥质偏软。整体近圆形,底部呈拱形,有残缺。封泥的正面有“咸阳丞印”四个字,并带有十字界格。字划纤劲秀丽,为典型的秦“摹印篆”。封泥的背面,留有文书竹简的痕迹和绳结的痕迹。
咸阳为秦之都城,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约15公里处。《史记·秦本纪》载:“十二年(秦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孝公十三年,始都咸阳。”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开始营建咸阳城,十三年(公元前349年)由栎阳迁都于此。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咸阳,烧宫室,咸阳城遂成废墟。咸阳作为秦都历经七世,共144年,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军事上统一六国的指挥中心。《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皆有丞、尉。”咸阳丞为咸阳令之佐官。因此,秦“咸阳丞印”封泥为秦代咸阳丞的印章所留下的封泥。
参考文献:
1.孙慰祖:《封泥: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1995年。
3.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百年学府聚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藏品选》,文物出版社,2002年。
4.周晓陆、路东之、庞睿:《秦代封泥的重大发现》,《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1期。
5.刘庆柱、李毓芳:《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考略》,《考古学报》2001年第4期。
6.王辉:《秦封泥的发现及其研究》,《文物世界》2002年第2期。
往期精彩回顾
【文物鉴赏】唐汉白玉供养人像
华州区“访名校筑梦想•追历史惜当下”主题研学活动在我馆开展
图文:张越
编辑:王芝叶
责编:刘丰